
不用公筷,真的會感染幽門螺桿菌嗎?
大家好,都吃了嗎?
愛吃也會吃的人們,在飲食上的一些習慣和喜好,可能早已「被標好了價格」。
愛吃油炸食品容易引起的「上火」,可能是油炸食物本身有尖銳的邊角,容易劃傷我們的口腔、消化道等部位的黏膜,遇上細菌入侵,就容易引發炎癥。
而油炸食品里含有的醛、丙烯醛、雜環胺、多環芳烴和丙烯酰胺等物質,還是?2A 級別的致癌因素,也就是「對人很可能致癌」。
而像潮汕人民偏愛滾燙熱茶、砂鍋粥,也愛吃咸菜、腌蝦等腌制食品,再加上當地人多攜帶?PLCE1?食管癌易感基因,多種因素綜合,讓潮汕地區食管癌高發。
啤酒+海鮮這種王道標配,同時也是嘌呤超標的「痛風大餐」(一些朋友現在已經開始痛了)。
青島等地區的痛風高發,當中啤酒+海鮮的組合,可能要背不小的鍋。
除了食物本身,最近 Lily 甚至還聽到一個說法——聚餐不愛用公筷的人,還容易感染……幽門螺桿菌?(文末有小抽獎,別錯過咯~)
首先,如果你直接喝一杯幽門螺桿菌的培養液,那十有八九會感染(??)。
雖然聽上去很瘋狂,但實際上……幽門螺桿菌對人的影響,最早就是這么被證實的。
1981 年,澳大利亞的巴里·馬歇爾(Barry James Marshall)和羅賓·沃倫(John Robin Warren),一起合作研究幽門螺桿菌對胃炎的影響。
幽門螺桿菌的電子顯微照片|Yutaka Tsutsumi
1984 年,在通過內窺鏡、確認自己并沒有胃炎或胃潰瘍癥狀后,馬歇爾喝下了培養幽門螺桿菌的肉湯(?)。根據他的估計,自己可能會在幾年后患上胃潰瘍。
出乎意料的是,在僅僅數天后,馬歇爾就出現惡心、口臭等癥狀;他后續還做了內窺鏡,發現胃里已經出現了大量炎癥。
而到了 2005 年,憑借多年對幽門螺桿菌的研究,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二人在 1983 年于《柳葉刀》發表的論文,已有約 4.9k+引用
不過,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真的有這么厲害嗎?
你不一定知道的是,它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了一級致癌物。
人體內的幽門螺桿菌,一般先損傷胃粘膜,然后引起慢性胃炎,接著導致胃潰瘍和胃萎縮,嚴重者還可能發展為胃癌。
而根據《第六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非根除治療部分)》顯示,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患胃癌的概率,是沒有感染的人的 6 倍。
當然咯,一般人不會故意喝幽門螺桿菌的培養液;那經常共餐,真的會感染幽門螺桿菌嗎?有可能。
根據《中國居民家庭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專家共識(2021年)》,幽門螺桿菌可能通過口-口(接吻、口喂)或糞-口(喝了受污染的水)的途徑,進行人際傳播。
如果家里有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不良的共餐習慣(“一家人用什么公筷”)、共用馬桶、不良的喂食方式(如嚼碎食物喂寶寶)等行為,都可能促使其他家人感染。
大約 90% 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不一定會出現癥狀,所以成年人或許不會太在意。
但多數人在兒童、青少年時期,于家庭內交叉傳播而感染,5 歲以下的小朋友更是易感人群,如果你的家中有小朋友,需要特別留意。
而韓國的一項隨訪了近 10 年的研究顯示,有胃癌家族史的病人,根除幽門螺桿菌后,胃癌發病風險降低了約 50%。
這里順便看看微基因的胃癌風險報告:
?
點擊查看全基因組版胃癌風險報告
既然幽門螺桿菌這么防不勝防,那都有些啥檢測手段,幫助盡早發現?
幽門螺桿菌檢測,主要有「侵入性」和「非侵入性」兩種。前者的代表是胃鏡,后者主要有呼氣試驗、糞便抗原檢測、血清學試驗三種。
一般人約胃鏡,通常都要排上幾周甚至幾個月不等,如果只是為了測個幽門螺桿菌,未免顯得有點麻煩。
當然咯,如果你本來就有做胃鏡的計劃,除了查看胃部有無病變、嚴重程度,也可以請醫生取一小片胃黏膜,做個尿素酶法檢測。(注:幽門螺旋桿菌是人胃內唯一能夠產生大量尿素酶的細菌,可通過檢測尿素酶,來診斷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至于血清學試驗,主要用于流行病學調查,一般不作為幽門螺桿菌現癥感染的診斷方法。
而在非侵入性的幽門螺桿菌檢測中,像 C13/C14 尿素呼氣試驗,是幽門螺桿菌檢測的「金標準」;像糞便抗原試驗,也是比較常用的方式。
要做呼氣試驗,可以在消化內科掛號,服用 C13/C14 膠囊前后呼氣,大約半小時出結果。而糞便抗原試驗,是通過對糞便取樣,檢查幽門螺旋桿菌抗原是否為陽性,在家也可以完成。
像幽門螺桿菌這類檢測的「準確度」,主要分為「靈敏度」和「特異性」兩個指標,前者為檢出被測者陽性的能力,后者為檢出被測者陰性的能力。
常用的呼氣試驗 vs 糞便抗原檢測,在靈敏度上,前者在 96%—100% 之間,后者在 95.5% 左右;而在特異性上,呼氣試驗在 93%—100% 間,糞便抗原檢測在 97.6% 左右。所以二者的準確度還是比較相近的。
那么可能就有人要問了:上面這么多種檢測手段,哪種最「好」?
有一說一,以上手段各有優缺點。
如果是自己擔心幽門螺桿菌感染,做內窺鏡、呼氣試驗都是不錯的方式;但可能需要專門約個時間前往,對空余時間的要求比較高。
而對于因時間等條件受限、不方便去醫院的人來說,做內窺鏡不太適合,去醫院做呼氣試驗,配合度有時候也欠佳。
如果僅僅考慮「操作方便」+「一定的準確度」兩個因素,無痛無創、操作簡單方便的糞便抗原檢測,或許是相對簡單的選擇。
所以 Lily 這次要種草的,就是微基因最新上架的——諾輝健康幽幽管?啦~
點擊這里,直接跳轉店鋪了解
國家藥監局批準的、國內首個適用于「消費者自測」的幽門螺桿菌檢測產品——幽幽管?,采用的就是糞便抗原檢測方式。
而我們最近也獲得了官方授權,上架了幽幽管?。
根據官方介紹,有以下 4 個優點:
而操作也很方便,只需要取樣-檢測-判讀 3 步,自己在家就能測:
判讀也很方便,和其余的抗原檢測類似,在正確操作、通常情況下,兩道杠為陽性、一道杠為陰性,結果清晰易讀:
?
下面是用過幽幽管??的一些朋友的反饋:
現在就點擊這里,跳轉微基因京東官方旗艦店下單吧~
想等活動再入手?現在就是好機會!
8/31 前掃碼??添加 Lily 企業微信為好友,回復「購買」,還能解鎖粉絲專享驚喜(暗示)??
手機截圖后打開微信,掃碼添加Lily為好友
已經添加過 Lily 的,直接在微信私聊發送「購買」,即可進一步了解~
最后不如來說說,你有做過類似的檢測嗎?
愛吃也會吃的人們,在飲食上的一些習慣和喜好,可能早已「被標好了價格」。
愛吃油炸食品容易引起的「上火」,可能是油炸食物本身有尖銳的邊角,容易劃傷我們的口腔、消化道等部位的黏膜,遇上細菌入侵,就容易引發炎癥。
而油炸食品里含有的醛、丙烯醛、雜環胺、多環芳烴和丙烯酰胺等物質,還是?2A 級別的致癌因素,也就是「對人很可能致癌」。
而像潮汕人民偏愛滾燙熱茶、砂鍋粥,也愛吃咸菜、腌蝦等腌制食品,再加上當地人多攜帶?PLCE1?食管癌易感基因,多種因素綜合,讓潮汕地區食管癌高發。
啤酒+海鮮這種王道標配,同時也是嘌呤超標的「痛風大餐」(一些朋友現在已經開始痛了)。
青島等地區的痛風高發,當中啤酒+海鮮的組合,可能要背不小的鍋。
除了食物本身,最近 Lily 甚至還聽到一個說法——聚餐不愛用公筷的人,還容易感染……幽門螺桿菌?(文末有小抽獎,別錯過咯~)
首先,如果你直接喝一杯幽門螺桿菌的培養液,那十有八九會感染(??)。
雖然聽上去很瘋狂,但實際上……幽門螺桿菌對人的影響,最早就是這么被證實的。
1981 年,澳大利亞的巴里·馬歇爾(Barry James Marshall)和羅賓·沃倫(John Robin Warren),一起合作研究幽門螺桿菌對胃炎的影響。
幽門螺桿菌的電子顯微照片|Yutaka Tsutsumi
1984 年,在通過內窺鏡、確認自己并沒有胃炎或胃潰瘍癥狀后,馬歇爾喝下了培養幽門螺桿菌的肉湯(?)。根據他的估計,自己可能會在幾年后患上胃潰瘍。
出乎意料的是,在僅僅數天后,馬歇爾就出現惡心、口臭等癥狀;他后續還做了內窺鏡,發現胃里已經出現了大量炎癥。
而到了 2005 年,憑借多年對幽門螺桿菌的研究,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二人在 1983 年于《柳葉刀》發表的論文,已有約 4.9k+引用
不過,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真的有這么厲害嗎?
你不一定知道的是,它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了一級致癌物。
人體內的幽門螺桿菌,一般先損傷胃粘膜,然后引起慢性胃炎,接著導致胃潰瘍和胃萎縮,嚴重者還可能發展為胃癌。
而根據《第六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非根除治療部分)》顯示,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患胃癌的概率,是沒有感染的人的 6 倍。
當然咯,一般人不會故意喝幽門螺桿菌的培養液;那經常共餐,真的會感染幽門螺桿菌嗎?有可能。
根據《中國居民家庭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專家共識(2021年)》,幽門螺桿菌可能通過口-口(接吻、口喂)或糞-口(喝了受污染的水)的途徑,進行人際傳播。
如果家里有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不良的共餐習慣(“一家人用什么公筷”)、共用馬桶、不良的喂食方式(如嚼碎食物喂寶寶)等行為,都可能促使其他家人感染。
大約 90% 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不一定會出現癥狀,所以成年人或許不會太在意。
但多數人在兒童、青少年時期,于家庭內交叉傳播而感染,5 歲以下的小朋友更是易感人群,如果你的家中有小朋友,需要特別留意。
而韓國的一項隨訪了近 10 年的研究顯示,有胃癌家族史的病人,根除幽門螺桿菌后,胃癌發病風險降低了約 50%。
這里順便看看微基因的胃癌風險報告:
?
點擊查看全基因組版胃癌風險報告
既然幽門螺桿菌這么防不勝防,那都有些啥檢測手段,幫助盡早發現?
幽門螺桿菌檢測,主要有「侵入性」和「非侵入性」兩種。前者的代表是胃鏡,后者主要有呼氣試驗、糞便抗原檢測、血清學試驗三種。
一般人約胃鏡,通常都要排上幾周甚至幾個月不等,如果只是為了測個幽門螺桿菌,未免顯得有點麻煩。
當然咯,如果你本來就有做胃鏡的計劃,除了查看胃部有無病變、嚴重程度,也可以請醫生取一小片胃黏膜,做個尿素酶法檢測。(注:幽門螺旋桿菌是人胃內唯一能夠產生大量尿素酶的細菌,可通過檢測尿素酶,來診斷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至于血清學試驗,主要用于流行病學調查,一般不作為幽門螺桿菌現癥感染的診斷方法。
而在非侵入性的幽門螺桿菌檢測中,像 C13/C14 尿素呼氣試驗,是幽門螺桿菌檢測的「金標準」;像糞便抗原試驗,也是比較常用的方式。
要做呼氣試驗,可以在消化內科掛號,服用 C13/C14 膠囊前后呼氣,大約半小時出結果。而糞便抗原試驗,是通過對糞便取樣,檢查幽門螺旋桿菌抗原是否為陽性,在家也可以完成。
像幽門螺桿菌這類檢測的「準確度」,主要分為「靈敏度」和「特異性」兩個指標,前者為檢出被測者陽性的能力,后者為檢出被測者陰性的能力。
常用的呼氣試驗 vs 糞便抗原檢測,在靈敏度上,前者在 96%—100% 之間,后者在 95.5% 左右;而在特異性上,呼氣試驗在 93%—100% 間,糞便抗原檢測在 97.6% 左右。所以二者的準確度還是比較相近的。
那么可能就有人要問了:上面這么多種檢測手段,哪種最「好」?
有一說一,以上手段各有優缺點。
如果是自己擔心幽門螺桿菌感染,做內窺鏡、呼氣試驗都是不錯的方式;但可能需要專門約個時間前往,對空余時間的要求比較高。
而對于因時間等條件受限、不方便去醫院的人來說,做內窺鏡不太適合,去醫院做呼氣試驗,配合度有時候也欠佳。
如果僅僅考慮「操作方便」+「一定的準確度」兩個因素,無痛無創、操作簡單方便的糞便抗原檢測,或許是相對簡單的選擇。
所以 Lily 這次要種草的,就是微基因最新上架的——諾輝健康幽幽管?啦~
點擊這里,直接跳轉店鋪了解
國家藥監局批準的、國內首個適用于「消費者自測」的幽門螺桿菌檢測產品——幽幽管?,采用的就是糞便抗原檢測方式。
而我們最近也獲得了官方授權,上架了幽幽管?。
根據官方介紹,有以下 4 個優點:
而操作也很方便,只需要取樣-檢測-判讀 3 步,自己在家就能測:
判讀也很方便,和其余的抗原檢測類似,在正確操作、通常情況下,兩道杠為陽性、一道杠為陰性,結果清晰易讀:
?
下面是用過幽幽管??的一些朋友的反饋:
現在就點擊這里,跳轉微基因京東官方旗艦店下單吧~
想等活動再入手?現在就是好機會!
8/31 前掃碼??添加 Lily 企業微信為好友,回復「購買」,還能解鎖粉絲專享驚喜(暗示)??
手機截圖后打開微信,掃碼添加Lily為好友
已經添加過 Lily 的,直接在微信私聊發送「購買」,即可進一步了解~
最后不如來說說,你有做過類似的檢測嗎?
34 個回復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開普勒452b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開普勒452b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開普勒452b 、ashref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開普勒452b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要回復問題請先登錄或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