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調研發現】當骨質疏松不再是老年人專屬,年輕人,你做對了嗎?
?菜哥??|?2019年3月29日?
?
說起骨質疏松,很多人聽到第一反應:“那不是老年病嗎,和我有什么關系?”
?
只想說
?
“骨質疏松只有老年人會得”,這其實是個很大的誤區!人的骨密度在25歲左右達到頂點,然后在30多歲就開始緩慢下降。所以年輕時不注意鈣營養,也懶得運動,骨質基礎就差,患「骨質疏松」的風險就會大很多。
?
嗯,尤其是那些喜歡宅在家里,打游戲刷劇到半夜的人。
?
有人可能要做下最后的掙扎:“那我每天喝牛奶,吃鈣片總是可以了吧?”
骨質疏松癥是與鈣有直接關系,鈣缺乏是公認的骨質疏松主要因素,骨質是否疏松,與鈣含量及骨結構密切相關。但是,導致骨質疏松有多種原因,并不是所有的骨質疏松都是因缺鈣引起的。比如一些營養元素、遺傳差異等原因也與骨質疏松的風險有關。
看了WeGene用戶的數據,我們有了不少新發現~
?
「鈣營養需求」是微基因提供的一項與補鈣相關的項目(點擊查看你的報告)。通過抽取微基因的用戶數據,我們發現約70%的用戶,鈣營養需求正常,而有約3%的用戶,鈣吸收能力弱,對鈣需求高(圖1)。
圖1. 微基因用戶對鈣營養需求的分布
?
?維生素A促進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和骨細胞的分化。當人體缺乏維生素A時,成骨細胞與破骨細胞間的平衡就會被破壞。在以前的文章中也介紹過維生素營養需求和身高有顯著關系(復習請戳)。微基因的數據顯示,90%的用戶對維生素的需求高(圖2)。 圖2. 微基因用戶對維生素需求的分布
?
在WeGene報告的「骨質疏松風險」項目中,我們發現骨質疏松風險與上述提到的鈣需求、維生素需求結果,均有顯著聯系(相關性分析,p<0.05)。具體表現為鈣營養需求越高,遺傳的骨質疏松風險越大(圖3);維生素A?的需求越高, 骨質疏松的風險越大(圖4)。?
圖3.?鈣營養需求與骨質疏松風險的關系
圖4.?維生素需求與骨質疏松風險的關系
微基因的「骨質疏松風險」報告為我們提供了個人遺傳骨質疏松風險的評估(圖5),請記得填寫報告下方的結果反饋哦(圖6)~?利用這些結果我們統計了報告中骨質疏松風險與實際有骨質疏松家族史的聯系(圖7)。結果發現,骨質疏松風險與有家族史顯著相關(t檢驗,p< 0.05),?有骨質疏松家族史的人,比無家族史的人平均骨質疏松風險更高,有骨質疏松家族史的人骨質疏松風險平均為人群的1.22倍。
?
圖5.?微基因骨質疏松風險
?
看完不要忘記填寫「骨折綜合風險的評估量表」哦,可以幫助你更好的了解自己實際的骨折風險~
?
圖6.?微基因骨質疏松項目下的結果反饋問卷
圖7.?骨質疏松風險與實際有骨質疏松家族史的聯系
?
并且我們發現,對鈣營養的需求,不同地區呈現出不同的指標。
?
我們近似以1分表示鈣營養需求正常,2分表示鈣營養需求稍高,3分表示鈣營養需求高,發現南方人顯著比北方人鈣營養需求要高(圖8,t檢驗,p<0.05)。
?
圖8. 鈣營養需求的地域分布南方人顯著比北方人鈣營養需求更高
?
而同時分析骨質疏松風險的地域分布,能發現類似趨勢(圖9)
圖9. 骨質疏松風險的地域分布南方人比北方人骨質疏松風險更高
?
我們使用類似圖8的方法,對維生素A需求做地理分布,同樣發現,微基因用戶對維生素A的需求呈南多北少的現象(圖10)。
圖10.?維生素A需求的地域分布,南方人顯著比北方人維生素A需求更高
?
看來,南北差異除了甜咸粽子、供暖之外,又多了補鈣需求不同這一項。
?
雖然從數據來看,北方人相較于南方人鈣營養需求要低,但北方的用戶也先不要高興的太早。
?
南方的用戶在基因組上出現鈣吸收能力低等情況,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在特定環境中本來就不太缺鈣!
?
80年代我國曾對0-3歲的嬰幼兒進行了全國性的抽樣調查,發現佝僂病的發病趨勢是從南到北逐漸增加的,且南方患病的程度均比較輕。內蒙發病率最高,平均達80%以上,而廣東省最低,發病率僅16.18%。其實,原因就是南方的日照比北方要充足,南方人有足夠的時間合成維生素D,參與鈣質代謝,而北方人因為獲得日照時間較短,鈣營養相對欠缺[1]。
?
如此推測下,天生鈣營養環境相對欠缺的北方人,只能在基因組中默默發生變化,增加自己的補鈣能力了。
?
不過反過來說,南方人到了北方生活后,則更要開始關注自己的補鈣情況,否則就有可能會增加自己的骨質疏松風險。
?
參考文獻:
1.?周韞珍. "小兒佝僂病與維生素D和鈣的關系."?中國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學會會議?1994.
2.?https://dxy.com/column/7688
?
?
說起骨質疏松,很多人聽到第一反應:“那不是老年病嗎,和我有什么關系?”
?
只想說
?
“骨質疏松只有老年人會得”,這其實是個很大的誤區!人的骨密度在25歲左右達到頂點,然后在30多歲就開始緩慢下降。所以年輕時不注意鈣營養,也懶得運動,骨質基礎就差,患「骨質疏松」的風險就會大很多。
?
嗯,尤其是那些喜歡宅在家里,打游戲刷劇到半夜的人。
?
有人可能要做下最后的掙扎:“那我每天喝牛奶,吃鈣片總是可以了吧?”
骨質疏松癥是與鈣有直接關系,鈣缺乏是公認的骨質疏松主要因素,骨質是否疏松,與鈣含量及骨結構密切相關。但是,導致骨質疏松有多種原因,并不是所有的骨質疏松都是因缺鈣引起的。比如一些營養元素、遺傳差異等原因也與骨質疏松的風險有關。
看了WeGene用戶的數據,我們有了不少新發現~
?
- 3%的用戶鈣吸收能力弱?
「鈣營養需求」是微基因提供的一項與補鈣相關的項目(點擊查看你的報告)。通過抽取微基因的用戶數據,我們發現約70%的用戶,鈣營養需求正常,而有約3%的用戶,鈣吸收能力弱,對鈣需求高(圖1)。
圖1. 微基因用戶對鈣營養需求的分布
?
- 九成用戶對維生素A需求高?
?維生素A促進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和骨細胞的分化。當人體缺乏維生素A時,成骨細胞與破骨細胞間的平衡就會被破壞。在以前的文章中也介紹過維生素營養需求和身高有顯著關系(復習請戳)。微基因的數據顯示,90%的用戶對維生素的需求高(圖2)。 圖2. 微基因用戶對維生素需求的分布
?
- 鈣營養、維生素A需求越高,骨質疏松風險越大?
在WeGene報告的「骨質疏松風險」項目中,我們發現骨質疏松風險與上述提到的鈣需求、維生素需求結果,均有顯著聯系(相關性分析,p<0.05)。具體表現為鈣營養需求越高,遺傳的骨質疏松風險越大(圖3);維生素A?的需求越高, 骨質疏松的風險越大(圖4)。?
圖3.?鈣營養需求與骨質疏松風險的關系
圖4.?維生素需求與骨質疏松風險的關系
- 遺傳差異對實際骨質疏松發病的影響?
微基因的「骨質疏松風險」報告為我們提供了個人遺傳骨質疏松風險的評估(圖5),請記得填寫報告下方的結果反饋哦(圖6)~?利用這些結果我們統計了報告中骨質疏松風險與實際有骨質疏松家族史的聯系(圖7)。結果發現,骨質疏松風險與有家族史顯著相關(t檢驗,p< 0.05),?有骨質疏松家族史的人,比無家族史的人平均骨質疏松風險更高,有骨質疏松家族史的人骨質疏松風險平均為人群的1.22倍。
?
圖5.?微基因骨質疏松風險
?
看完不要忘記填寫「骨折綜合風險的評估量表」哦,可以幫助你更好的了解自己實際的骨折風險~
?
圖6.?微基因骨質疏松項目下的結果反饋問卷
圖7.?骨質疏松風險與實際有骨質疏松家族史的聯系
?
- ?補鈣還有南北差異?
并且我們發現,對鈣營養的需求,不同地區呈現出不同的指標。
?
我們近似以1分表示鈣營養需求正常,2分表示鈣營養需求稍高,3分表示鈣營養需求高,發現南方人顯著比北方人鈣營養需求要高(圖8,t檢驗,p<0.05)。
?
圖8. 鈣營養需求的地域分布南方人顯著比北方人鈣營養需求更高
?
而同時分析骨質疏松風險的地域分布,能發現類似趨勢(圖9)
圖9. 骨質疏松風險的地域分布南方人比北方人骨質疏松風險更高
?
我們使用類似圖8的方法,對維生素A需求做地理分布,同樣發現,微基因用戶對維生素A的需求呈南多北少的現象(圖10)。
圖10.?維生素A需求的地域分布,南方人顯著比北方人維生素A需求更高
?
看來,南北差異除了甜咸粽子、供暖之外,又多了補鈣需求不同這一項。
?
雖然從數據來看,北方人相較于南方人鈣營養需求要低,但北方的用戶也先不要高興的太早。
?
南方的用戶在基因組上出現鈣吸收能力低等情況,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在特定環境中本來就不太缺鈣!
?
80年代我國曾對0-3歲的嬰幼兒進行了全國性的抽樣調查,發現佝僂病的發病趨勢是從南到北逐漸增加的,且南方患病的程度均比較輕。內蒙發病率最高,平均達80%以上,而廣東省最低,發病率僅16.18%。其實,原因就是南方的日照比北方要充足,南方人有足夠的時間合成維生素D,參與鈣質代謝,而北方人因為獲得日照時間較短,鈣營養相對欠缺[1]。
?
如此推測下,天生鈣營養環境相對欠缺的北方人,只能在基因組中默默發生變化,增加自己的補鈣能力了。
?
不過反過來說,南方人到了北方生活后,則更要開始關注自己的補鈣情況,否則就有可能會增加自己的骨質疏松風險。
?
參考文獻:
1.?周韞珍. "小兒佝僂病與維生素D和鈣的關系."?中國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學會會議?1994.
2.?https://dxy.com/column/7688
?
3 個回復
微基因祖源結果一出來,
呵,南漢占比老高了,
原來基因上,我是個南方人……
維生素A需求高……
骨質疏松2倍……
沒覺得骨質疏松的問題……
30歲的時候,腰間盤突出了……
贊同來自:
要回復問題請先登錄或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