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本網站需要啟用 JavaScript, 請啟用后刷新頁面獲得更好的體驗
贊同來自: 費力科思 、callmeme 、flyboyleo 、lily 、huyu2016 、locatver 、banana97 、黃隆思 、羽蝶 、ricky121yan 、王小啦 、ShirleyLeung 、Vacual更多 ?
贊同來自: 計劃通 、洪教練 、黃菲菲 、田客
贊同來自: flyboyleo 、banana97
贊同來自: 許岳楷 、lily
@yaoxt: 高的幾位也不太擔心。這個病本身的發病率就很低,檢測報告中的位點即使都是最高風險的基因型,也只是提高2-4倍的發病率。所以整體的“患病絕對風險”還是維持一個較低水平的,畢竟發病基數就那么多。 目前報告中的平均風險是所有用戶的風險做了平均,所以在這種檢測位點比較少的情況下,純合風險型的人群比例就會顯得比較高。當然注意生活方式,按時體檢之類的,總歸是不會錯的。
贊同來自: 費力科思
贊同來自:
要回復問題請先登錄或注冊
happylyang
骨髓增生性腫瘤
18 個討論
26 個回復
贊同來自: 費力科思 、callmeme 、flyboyleo 、lily 、huyu2016 、locatver 、banana97 、黃隆思 、羽蝶 、ricky121yan 、王小啦 、ShirleyLeung 、Vacual更多 ?
贊同來自: 計劃通 、洪教練 、黃菲菲 、田客
贊同來自: flyboyleo 、banana97
目前報告中的平均風險是所有用戶的風險做了平均,所以在這種檢測位點比較少的情況下,純合風險型的人群比例就會顯得比較高。當然注意生活方式,按時體檢之類的,總歸是不會錯的。
?
贊同來自: 許岳楷 、lily
不過看了姚老師的話,稍微安心了一點。
贊同來自: 費力科思
?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要回復問題請先登錄或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