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午夜精品,日本二手网站,国产AⅤ爽AV久久久久成人社区,日本一二三区不收费av

使用 WeGene 需要啟用 Cookies, 請啟用后刷新頁面獲得更好的體驗
菜哥 菜哥 - 是生信大佬也是小鮮肉 祖源分析
精華

【we調研發現】關于這兩個姓氏的傳說,今天終于真相了

菜哥 丨?2018年08月24日
?
沈姓、葉姓是一家?
?
從上學到上班,你身邊肯定出現過姓沈的同學或者姓葉的同事,畢竟沈氏和葉氏都是中國排名前50的大姓,不過你聽說過沈葉一家的說法嗎?
?
其實還真有這樣的傳聞,并且還是有根據的。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楚有沈邑。楚莊王之子公子貞封于沈鹿(今湖北荊門鐘祥區一帶),故為沈氏?!?就是楚莊王的玄孫沈諸梁,因被封在葉邑(今河南葉縣)為尹史稱葉公,后裔有的以葉為姓。沈諸梁也就被尊為葉姓始祖,而河南葉縣也因此成為全國乃至全球葉氏的尋根之地[1]。
WechatIMG2.png

看到這里姓沈和姓葉的朋友們先不要急著認親。是不是真的一家,除了史書的記載,我們還需要科學的驗證!
?
在驗證之前,我們要了解下姓氏的來源和發展
?
姓氏是每個人記錄著祖先來源信息的標志和符號,然而姓和氏原本有著不同的含義?!锻ㄨb外紀》記載:“姓者,統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從女生,產生于母系氏族時代,故而上古八大姓(姬、姚、媯、姒、姜、嬴、姞、妘)多從女旁,而氏則產生較后,它是姓的分支標記[2]。先秦時期平民是沒有姓和氏的,又有男子稱氏,女子稱姓的說法,這是因為“姓以別婚姻, 氏以別貴賤”[2]。直到秦漢以后,姓氏合一,平民才開始有了姓氏并且姓氏跟隨父系。
?
姓氏的來源多樣復雜,比如有的以國名或地名為姓氏,有的以名字為姓氏,有的以氏為姓氏,所以上面提到的楚莊王的后代實際上是羋姓沈氏或羋姓葉氏,后代以氏為姓才有了現在的沈姓和葉姓。?
?
近兩千年以來,中國的姓一般都是子承父姓。而在生物學中,Y染色體的傳承恰巧也是這樣,只會由父親傳給兒子。因此,在分子人類學中,利用Y染色體研究姓氏的傳承成為了可能。這里,我們也可以通過Y染色體的研究,來驗證沈姓和葉姓是不是真的是一家。?
?
沈姓和葉姓的分布?
?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結果,沈姓和葉姓分別排名全國第37和49。根據WeGene姓氏溯源調查中的數據(圖1A沈氏,圖1C葉氏),沈姓高頻分布在江浙一代,而葉姓高頻分布在廣東福建浙江一代,這和沈姓和葉姓的全國分布頻率(圖1B沈氏,圖1D葉氏)一致[3],表明WeGene姓氏溯源的數據來源跟全國的實際分布一致。
WechatIMG4.jpeg

圖1。 中國沈姓和葉姓人口的密度分布。(A)微基因參與姓氏溯源的男性沈姓數據全國密度分布圖。(B)全國沈姓人口密度分布圖。(C)微基因參與姓氏溯源的男性葉姓數據全國密度分布圖。(D)全國葉姓人口密度分布圖。
?
遺憾的是,我們發現大部分沈姓、葉姓的不是一家
?
根據WeGene中沈姓和葉姓的Y單倍群結果,可以看到沈姓和葉姓分別都有復雜的Y單倍群構成(圖2),包括了中國常系見的O系、C系、N系等單倍群。這些單倍群數據印證沈姓、葉姓和其他中國大量的姓氏一樣,有著復雜多樣的來源。這些單倍群的出現、分離的時間遠早于葉姓的起源時間,沈葉一家的說法顯然不適用于兩個姓氏的所有人群。

WechatIMG3.jpeg

圖2。(A)微基因參與姓氏溯源的男性沈姓數據的單倍群組成。(B)微基因參與姓氏溯源的男性葉姓數據的單倍群組成。
?
不過少數沈姓和葉姓真的可能是一家
?
雖然沈姓和葉姓分單倍群的復雜性已經說明大部分的兩家姓氏在近幾千年有不同的祖先。但是沈葉一家的說法的起源應該是近幾百至上千的事情。所以,更可能的情況是,沈姓的某些支系和葉姓的某些支系有著同一源流。
?
假設上面的猜測成立的話,那么源頭的Y單倍群很可能在現今的沈姓和葉姓中都占比較高。因此,對這兩個姓氏,我們分別分析了它們在各個Y染色體單倍群上出現的頻率。結果發現,O1a1a1a1a1a1-F492在沈姓和葉姓中的比例都顯著高于其他姓氏人群(Fisher's Exact Test,p=3.24E-7和p=2.12E-11)。實際上,O1a1a1a1a1a1-F492在沈姓和葉姓中占比分別為7.11% 和18.28%,都屬于兩個姓氏中占比最高的單倍群。從這一結果看,沈葉共祖的可能性很高,并且他們的祖先是一個單倍群為O1a1a1a1a1a1-F492的男性。
?
當然,僅僅是以上的分析,并不足以證明這部分的沈姓、葉姓是一家。
?
首先,我們的結論基于的假設是沈葉有共同的源流并且相關的Y單倍群在兩個姓氏中都有遺傳下來并且占據一定比例。但是實際上,沈姓和葉姓都有著各自多種來源,即便沈姓和葉姓各自的某一支系有著共同的源流,相關的支系在現今兩個姓氏中可能各自比例并不高。
?
另一方面,F492是一個高頻分布在江浙一代的單倍群(圖3),而沈姓和葉姓在這一代分布也比較密集,所以地理分布的重疊可能是F492在這兩個姓氏中高頻分布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初步的分析結果僅僅揭示了沈葉共祖的單倍群的一個可能性,而這個分析無法估計其他各種干擾因素的影響大小。當然,如果有確切的葉公后裔譜系以及相應的單倍群,或許能夠對此加以驗證。最后,從單倍群結果來講沈葉一家還是站得住腳的。比如兩個姓氏中占比最高的單倍群F492共祖時間約3000年前,說明這兩個姓氏中這一部分人三千年前的確是一家,當然那時候可能還不姓沈或者葉。
?
還有一方面,沈葉一家的說法也可以有其他解釋,比如文化歷史意義上的葉姓源于沈姓,這也是有史料支持的說法。

WechatIMG5.jpeg

圖3。微基因參與姓氏溯源調查的O1a1a1a1a1a1-F492用戶的全國分布密度圖。
?
延伸閱讀
?
中國人習慣見面互問貴姓,如若同姓往往道上一句“五百年前是一家”,一下子就能縮小初見時的陌生感。這句“五百年前是一家”據說源于明初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4],但元代鄭廷玉《布袋和尚忍字記》楔子中就已經寫有“可不道一般樹上有兩般花,五百年前是一家”[5]??紤]到姓氏的起源,以及歷史上各種改姓等事件,再加上中國人口多姓氏少,實際上同姓氏之間五百年前是一家的概率已經非常低。另一方面,姓氏不同也可能源出一脈,也有比較多的說法,民間口口相傳。
?
知乎上有個相關問題:“中國有哪些姓氏本來是一家?”,網友們貢獻了很多相關的傳說記載??偟膩碚f,中華民族各個姓氏早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異姓相見,互問一下父系Y單倍群之后說不定也能道上一句“三千年前是一家”!
?
歡迎大家分享各自家族中姓氏來源的故事,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去根據WeGene數據建立的第三方網站查看 GeneU 自己姓氏、Y單倍群組成和分布情況。
?
?
參考文章:
1.? 世界葉氏祭祖大典在河南葉縣舉行.新浪新聞,2009-05-18?鏈接
2.? 孫瑋.中國古代的姓和氏 .臨沂師專學報,1988-03-01
3.? 袁義達、邱家儒主編.中國四百大姓(上中下).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01-01第一版
4.? “五百年前是一家”源于明初山西大移民——洪洞大槐樹移民千家姓氏同根共祖.山西新聞網--山西日報,2017-04-28? 鏈接
5.? 鄭延玉.雜劇·布袋和尚忍字記,元 鏈接
?
2018-08-24 ? IP屬地中國
按熱門排序    按默認排序

13 個回復

提一點建議。微基因的父系單倍群精度不夠高,這會嚴重影響到后面的大數據分析。比如我和另外一個潘姓的人,在微基因檢測都出現了自己和父親單倍群為上下游的情況,兒子為F656,父親為F492,進而在統計數據時,這兩撥人被分流到F492和F656去了,而事實上F492中的很多人實際上也是F656
下次也能分析下別的姓氏嗎
哈哈哈,我就姓葉啊,不過我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說法呢,在知道自己姓氏謎團的第一天就有人解開了這個謎團
。。。昨晚夢見自己嫁給了個姓葉的人
抱歉 我跑題了( ????? )
沈姓中F492的下游F656的比例也很高,而葉姓幾乎沒有F656。如果說葉姓源于沈姓的話,那葉姓也應該是F656,而不應該只是上游的F492
Mehmet - R1b-Z2106-CTS8966
謝謝菜哥
bunnyfz - O1a1b
請問啥時候能給樓上小馬開放按省查單倍群的接口??蓱z我們小門小戶的沒人給出分布圖啊。
謝謝分享~
emmm,竟然
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傳說,神奇
wushantao - 我來自北京,您呢?
已經悄悄轉發給我姓葉的朋友
hillv2 - 廣東李
客家地區葉姓比較常見
技術貼,佩服

要回復問題請先登錄注冊

  • <track id="ffr4e"></track>

      <dfn id="ffr4e"></dfn>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林县| 九江县| 乡城县| 东海县| 宾川县| 蓬莱市| 昭平县| 承德市| 兴业县| 舟曲县| 云和县| 武平县| 余江县| 惠州市| 澄迈县| 高州市| 高安市| 定襄县| 敦煌市| 南漳县| 东乌珠穆沁旗| 丰原市| 定州市| 滦南县| 太湖县| 长海县| 扎囊县| 曲阳县| 石城县| 定西市| 北京市| 呼和浩特市| 九龙县| 民勤县| 绍兴县| 四子王旗| 襄汾县| 宣威市| 漳浦县| 班玛县| 池州市|